城區[廣東省汕尾市下轄區]

城區[廣東省汕尾市下轄區]

汕尾市城區,簡稱汕城區,隸屬於廣東省汕尾市,位於汕尾市老區中部,是汕尾市的中心城區,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坐擁中央商務區,是汕尾的行政、文化、金融、信息和國際展覽中心。 截至2012年,城區下轄7個街道和3個鎮,面積302.11平方千米,2012年,總人口36.26萬人,海外僑胞和港澳台胞11.5萬人。 2014年,城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3.86億元,完成預算任務的100.02%,同比2013年調減26%。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1988年3月,由海豐縣析出東南沿海的遮浪、田乾、汕尾、捷勝、東涌、紅草、馬宮等7鎮的行政區劃設立汕尾市城區。

1993年析出田乾和遮浪兩個鎮另設紅海灣經濟開發試驗區(行政區域仍屬城區)。此後,汕尾市市城區轄4個鎮和鳳山、新港、香洲等3個街道(由原汕尾鎮析立)。

1998年底,城區有66個管理區、20個居委會、210個自然村。

2000年,城區轄6個街道、4個鎮。

城區[廣東省汕尾市下轄區] 城區[廣東省汕尾市下轄區]

2002年,城區轄6個街道、4個鎮。

2002年,城區轄6個街道、4個鎮,79個村、35個社區。

2008年,廣東省汕尾市城區轄4個街道、3個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0年東涌鎮建政,屬惠州府第五區、第七區。1953年分屬紅草區、東涌區。1957年撒區,分設東涌、品清、流安3個鄉,1958年合併成立東涌人民公社。1984年廢社置區。1987年4月改區為鎮。1988年3月,汕尾市設城區,東涌鎮隸屬汕尾市城區。

鳳山街道舊屬惠州府汕尾鎮,1988年1月,撤銷原汕尾鎮,建市設區,分設三個街道辦事處,1989年2月12日成立鳳山街道。

香洲街道於1989年5月建立香洲公社,位於市區中心地帶,依山臨海,東連東涌鎮、鳳山街道,南鄰新港街道,西接馬宮街道,北與紅草鎮交界。

汕尾市城區新港街道成立於1989年4月,範圍以二馬路、通航路、汕馬公路為界,沿汕尾港東西兩岸分。

區劃詳情

2008年,廣東省汕尾市城區轄4個街道、3個鎮。

廣東省汕尾市城區行政區劃表 
行政單位下轄地區
香洲街道 新區社區、中區社區、園林社區、新瑤社區、城南社區、東興社區 新城社區、城西社區、後徑社區、興祥社區、新興社區、西興社區、西洋村、梧桐村
新港街道 立新社區、海港社區、海濱社區、新園社區、金海社區 東風漁業村、前進漁業村、新港村、芳榮村、紅衛漁業村
鳳山街道 聯興社區、文亭社區、鳳照社區、安美社區、鳳翔社區、鳳苑社區、濱海社區 鹽町頭社區、奎山社區、香洲社區、新林社區、小島漁業村、蘆列坑村、革新漁業村
馬宮街道馬宮社區、深漁村、鹽町村、浪清村、新北村、長沙村、金町村
捷勝鎮 東門社區、南門社區、西門社區、北門社區、南門外村、石頭村、聯星村、石崗村 五愛村、沙角尾村、聯安村、大流村、埔尾村、牛肚村、前進村、沙坑村、東坑村、軍船頭村
紅草鎮 紅草社區、埔邊村、西河村、五雅村、青山村、光明村、三和村 南汾村、拾和村、徑口村、梧圍村、海梧村、亞洲村、辰洲村、新村
東涌鎮 品清村、東石村、新湖村、新地村、赤古村、洪流村、石洲村 寶樓村、新安村、新民村、民進村、民群村、安華村、龍溪村、東涌村

(2008年,廣東省汕尾市城區行政區資料來源於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汕尾市城區地處廣東省東南沿海,位於東經115°10’~115°37’,北緯22°36’~22°54’,東臨碣石灣與陸豐市金廂相望,北與海豐縣接壤,西隔麗江與深汕特別合作區鮜門對望,南瀕紅海灣。總面積302.11平方千米。

氣候特徵

汕尾市城區屬於亞熱帶海洋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1.1℃,年平均最高氣溫38.5℃,年平均最低氣溫1.6℃,境內雨量充沛,最高降雨量為475.7毫米,年平均降雨量1029.6毫米。一年四季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

自然資源

海洋資源

汕尾港 汕尾港

海洋資源富饒。盛產鮑魚、龍蝦、石斑、鯧魚、海膽等100多種優質高檔的水產品。汕尾港、馬宮港、捷勝港都是天然的優良漁港。

生物資源

城區有傳統漁場3萬平方千米,盛產鮑魚、龍蝦、石斑、鯧魚、海膽等100多種優質高檔的水產品;沿海灘涂66.66平方千米,適宜開發對蝦、鮑魚等海養基地,物產豐富,盛產荔枝、龍眼、芒果等優質水果。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有錫、鋯、鈦、鎢、石英砂、玻璃砂等。

人口民族

人口

2012年汕尾市城區總人口36.26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486人。

民族

分屬於24個民族,常住人口除漢族外,還有壯族、畲族、黎族、土家族、瑤族、苗族等23個少數民族人口成份486人,約占全區總人口的1‰。

經濟概況

綜述

2014年,城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3.86億元,完成預算任務的100.02%,同比2013年調減26%,其中:稅收收入完成2.14億元,占2014年收入的55.44%;非稅收入完成1.72億元,占2014年收入的44.56%。全區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10.7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4.33%。

第一產業

城區[廣東省汕尾市下轄區] 城區[廣東省汕尾市下轄區]

2014年上半年,全區已辦成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14個,帶動全區種植各類蔬菜25100畝,產量28865噸,產值9814萬元,分別比2013年同期增長2.03%、6.13%和1.96%。

2014年來,城區豐祺蔬菜專業種植合作社示範基地總面積1.3平方千米、蔬菜種植面積0.42平方千米、標準蔬菜大棚0.16平方千米,年產黃瓜、苦瓜、番薯和大眾葉菜等2500噸以上。該合作社大力推廣良種良法,實行無土栽培,加強配套設施建設,逐步形成集種養和旅遊觀光於一體的綠色生態基地。

城區[廣東省汕尾市下轄區] 城區[廣東省汕尾市下轄區]

捷勝鎮沙角尾、石崗、石頭、牛肚、沙坑、東坑等6個沿海村,有漁船420艘,1314噸位。2006年水產品產量達到近9000噸,其中鮑魚產量256噸, 2006年,總投資1000萬元,占地面積0.03平方千米的健泰鮑魚場相繼投入建設並部分投產。

第二產業

城區自建區以來,使工業成為該區重要的經濟支柱產業。2014年年,該區工業總產值達183.05億元,同2013年比增長29.3%。其中,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58.74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33.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9.59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32.6%。工業總產值增幅居汕尾市第一。

第三產業

2013年,全區政府性基金預算總收入完成5103萬元。其中:完成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447萬元 (同比2012年增長9.56%),上級追加政府性基金補助1603萬元,政府性基金預算2012年結餘收入3053萬元。全區政府性基金預算總支出完成1846萬元 (同比2012年增長46.97%),收支相抵結餘3257萬元,全部結轉2014年使用。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2年,城區文化產業發展,全力打造媽祖文化產業園區和坎下城文化創意園區。2011年上半年增加申報省級非遺項目2項。創作了一批民間民俗文化戲劇、歌曲等作品,如西秦戲劇《觀音得道》、《棋盤會》、《漁歌大聯唱——娶新娘》《漁家新婚曲》等。對白字戲、西秦戲等稀有劇種和汕尾漁歌、錢鼓舞、舞獅、龍舟賽、臉譜、泥塑、木雕等民間藝術的保護和發展力度。利用春節、元宵、端午、媽祖誕辰等傳統節日,組織舉辦象棋圍棋比賽、燈謎競猜以及白字戲、正字戲、西秦戲、漁歌演出等系列文體活動,2011年上半年,城區共開展各種形式文藝活動26場次,各藝術團體下基層表演60多場,送電影下鄉1100多場次,組織書法愛好者到農村為4000多戶民眾義務寫春聯。

教育事業

2014年,汕尾市城區教育局是汕尾市城區政府主管全區教育工作的職能部門,內設10個股(室、站)。主管普通中國小校103所,其中完全中學5所、初級中學14所(其中民辦國中4所)、國小83所(其中民辦國小10所),職業技術學校1所。全區在校生人87430,其中高中生6451人、國中生24346人、小學生55291人。在職教職工3476人,其中中學教職工1373人、國小教職工2103人。

醫療衛生

2014年來,城區著力提升醫療應急水平,改善民眾就醫環境。該區已基本實現“小病在社區、治病在社區、健康在社區”的目標。
城區先後投入160萬元,改建紅草鎮中心衛生院危房;投入60萬元,修建新港街道衛生服務中心綜合大樓;投入50萬元,建設馬宮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住院大樓。該區東涌鎮衛生院新擇了院址,新院址計畫分期建設,首期投建一幢三層、占地600平方米的門診綜合樓,建築面積約為2000平方米,使用面積達到鎮級衛生院的標準。

2014年來,該區未發生重大傳染病疫情,人感染禽流感、肺結核等傳染病情得到有效的防控。

基礎設施

公路:深汕高速公路和即將開工建設的廈深鐵路貫穿全境,區內設有兩個高速路出入口,國道、省道各等級公路連通全境,實現了村村通水泥公路。

港口:擁有汕尾、馬宮、捷勝3個天然優良漁港,其中汕尾港是全國一類通商口岸和一等漁港。

通訊:已建成先進的通訊網路,電訊實現電話交換程式化、傳輸數據化,並提供移動通訊、數據業務(DDN)和寬頻業務(ADSL、ADSL、HOMEPNA等),能滿足語音通訊、數據交換和寬頻上網等要求。

供電:已建成以大電網為主,多層次、多形式的供電網路,投資280億元紅海灣480萬千瓦火力發電廠將於2006年底投產,投資500億元的大華1兆千瓦火力發電廠也已簽約。

供水:供水系統納入市供水網,日供水能力16萬噸。

交通

交通 交通

汕尾市城區水陸交通方便,廣汕公路橫貫境內,籌建中的深汕高速公路將通過市區。市區距廣州市316.5千米、汕頭市207千米、深圳市224千米;海運四通八達,往返快捷,汕尾港距香港僅40.5千米,往廣州、汕頭、廈門港也十分方便,成為粵西與粵東、香港與內地之間經濟聯繫的重要紐帶。

民俗文化

媽祖文化

媽祖於中古時期傳入汕尾,其象徵和平友誼的精神和救苦救難、扶危濟困的美德,正是具有海一樣胸懷的海陸豐人民的精神需要。因為昔日海陸豐以漁為主,漁民四海為家,十分需要凝聚眾人之力戰天鬥地求生存。於是漁民

城區[廣東省汕尾市下轄區] 城區[廣東省汕尾市下轄區]

崇拜媽祖,並以媽祖精神時時處處檢點自己的言行,逐漸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媽祖文化。以媽祖精神為基礎的媽祖文化成了海陸豐人民不可或缺的需要,鳳山祖廟成了湄州媽祖的分靈行宮和廣東媽祖文化的中心。

在今天,鳳山祖廟已經成為海陸豐地區乃至粵東地區媽祖文化的重要活動中心。“鳳山祖廟正殿始建於明末清初,清乾隆壬戌年(1742年)擴建為現規模。“鳳山媽祖石像建於1994年,是中國大陸目前最大型的媽祖藝術石雕像,石像是海陸豐港的標誌之一,由我國著名的現代雕塑大師李維祀教授設計,福建惠安名石匠雕刻。石像高16.83米,重約1000噸,468塊福建惠安優質花崗岩石構成,能抗8級地震及12級以上颱風。石像建成至今,數以百萬計的中外遊客慕名而至。”

戲劇文化

•正字戲:形成於元未明初。其唱腔道白均用中原古音,音樂屬於曲牌聯綴體,兼唱崑腔、雜調,風格古樸莊重、渾厚雄壯、文武豪放。劇目分為文戲和武戲兩大類。最具代表性的劇目有《三國演義》、《琵琶記》、《鐵弓緣》。

•西秦戲:講的是官話。聲腔以正線為本腔,兼唱西皮、二簧,共有34個板式,男女分腔共56種唱法,旋律古雅動聽。表演風格粗獷、豪放、激昂、雄渾、粗細兼工,舞美簡樸大方。內容以《封神演義》、《東周列國志》、《說唐演義全傳》為主。

•白字戲:由福建閩南南戲遺腔與海陸豐民間藝術、地方方言融匯而成。表演時用閩南語演唱,所以有濃郁的地方風味。白字戲音樂屬曲牌聯綴體,有輕六、重六、活五、反線等聲腔。曲調清麗委婉、細膩柔情,演出時輕歌曼舞、生動活潑,生活氣息十分濃厚。演出內容主要是勸世、勸學、勸善和提倡勤儉持家、讀書做官、榮宗耀祖。

汕尾漁歌

獨具地方特色的漁歌是在中國音樂的殿堂里擁有永不遜色的一席之地。取材於漁歌的流行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和電影歌曲《漁家姑娘在海邊》等長唱不衰,成了中國樂壇的經典之作;城區的《漁歌組唱》、《漁民娶新娘》等漁歌節目在北京、廣州等地演出,均引起轟動,廣東衛視《藝術太空》對漁歌作了專題介紹,中央電視台拍攝製作了《民族魂一民歌電視系列》之《汕尾漁歌專輯》。

名優特產

城區[廣東省汕尾市下轄區] 城區[廣東省汕尾市下轄區]

菜茶:菜茶是汕尾地區的傳統節日美食,一般每年的農曆正月初十到二十,這幾天是該地區的傳統節日男丁節,並非事實上的節日,以前該地區的人只要添了男丁的,來年的這段時間內(具體時間各村、各鄉不盡相同),就會泡製菜茶來宴請同鄉,以示慶賀。由於人們的生活富裕了,大部分地方就把它當作年度節日。

薄餅:是汕尾地區的特色小吃,是廣東省的特色代表小吃汕尾薄餅過去是清明節的節日食品,每逢清明節的早上上山祭祖,祭完祖回家之後, 人們都會用薄餅作為午餐,現如今物質生活多樣化,人們受香港祭祖風俗影響,備有燒金豬、燒鴨、燒鵝、蛋糕之類的祭品。

城區[廣東省汕尾市下轄區] 城區[廣東省汕尾市下轄區]

牛肉餅:是選用新鮮的牛腿肉(註:必須新鮮且無注水的牛肉),加上適量的配料,經傳統的手工製作而成海陸豐牛肉餅不同於汕頭牛肉丸,不是圓的是扁扁的。汕尾的牛肉餅吸引人的關鍵就在於它的湯,其誘惑人的全部功夫就在於它的一碗湯。牛肉餅湯,手打牛肉Q彈很香,湯里放胡椒麵,具有驅寒去濕熱的功效

馬鮫魚丸:由漁港新鮮馬鮫魚經傳統工藝精心製作而成。首先將馬鮫魚去頭、骨、皮,刮下的魚肉反覆捶打成粘稠的魚漿,魚漿加極少量的蛋清、澱粉、精鹽,手擠成丸子,一個一個挨在一起,一排一排的放在蒸籠里蒸熟。吃法多樣,可煮、煎、炒、烤,魚味香濃,營養豐富易消化,尤其適合孩子。

旅遊景區

城區[廣東省汕尾市下轄區] 城區[廣東省汕尾市下轄區]

鳳山祖廟:鳳山位於汕尾市汕城區東南面,品清湖畔,是的綠色屏帶。也是粵東旅遊黃金海岸的主要景點。山雖不高,但以形似一鳳凰展翅而得名,登山遠眺南海,水天一色,舟楫如梭,近觀古鎮新姿,高樓林立,綠樹婆娑,令人鳳山不高不大,卻一溜兒似屏障。山上密密麻麻的長滿了相思樹,婀娜多姿,蒼翠欲滴,是情侶暢敘悄悄話的佳處,人稱“相思林下情人島。而登上山頂又可把市區的風光和紅海灣的景象盡收眼底。

龜齡島沙灘 龜齡島沙灘

龜齡島:位於捷勝鎮南面海岸對開海面。其周邊有牛皮洲、赤臘、鷹嶼、青嶼和撈投嶼等五個小島,它們與一些明礁相呼應成為島群。島群北面距陸地海岸1.8千米;而主島面距陸地海岸3.17千米。距離國際海道亦只13海里,是廈門、香港、廣州航線的必經之地。

風車島:施公寮村(外地人和婚紗店都叫它風車島),位於遮浪半島附近。島上風車群是省內為數不多的風力發電群,這種從國外引進的發電風車安裝於一塔桿上,高大約與都市中的15層樓相當, 十分宏偉。我們稱之為東方“愛琴海”。

城區[廣東省汕尾市下轄區] 城區[廣東省汕尾市下轄區]

南澳半島: 遮浪島又稱南澳半島,地處紅海灣與碣石灣交匯處,位於遮浪,有粵東麒麟角”之稱,半島南端突出海中,形成兩個景色迥異的海區。一年四季,東海區巨浪洶湧,驚濤拍岸,而西海區卻波平浪靜,水平如鏡。

汕尾港:汕尾港位於廣東省東部沿海的紅海灣內,即海豐縣原境內,歷來是粵東地區的重要外貿口岸和內陸物資的集散地. 汕尾有27千米公路幹線直達 ,並與廣汕公路相通,每天有客運班車通往廣州、深圳、惠州、 等地,運洋海鮮等貨物的專車,當天直達香港。由海路可通往國內外各港口。

汕尾關帝廟 汕尾關帝廟

關帝廟:海陸豐關帝廟在全市30多座關帝廟中,顯得較為特別。它與碣石東南西北四座關帝廟一樣,是隨著明清時期碣石衛所制度帶來的海防文化民俗現象。

東涌民俗文化館:東涌民俗文化館是由城區東涌籍的香港企業黃瑤先生捐資5000多萬元,歷時五載而建成的。該民俗文化館位於漂亮的品清湖畔,占地1.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是廣東省第一座建築規模較大的民辦民俗文化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